2022-05-24 | 文章来源:
【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概述
纪律是指为学生学习或促进学生学习而设定的行为规范和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安全感。根据形成的方式,课堂纪律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1.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监督和引导,课堂纪律主要由老师制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老师施加的过多限制,对老师提倡的纪律要求降低,但始终是课堂纪律的重要类型。
2.集体促成的规训,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上学开始,同伴的集体在促进儿童社会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开始把同辈群体的集体诉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 其他人都做同样的事情 做某事是有原因的。
3.自我提升的纪律。简单来说,就是自律,即在个体的自觉努力下,由外在的规训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自我促进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4.任务诱导纪律,即某项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或特定的学科,如课堂讨论、实地观察、标本制作等。
二,课堂结构和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就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环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控制。过大的班级容易限制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并可能导致课堂上更多的纪律问题。
(2)建立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规则。它赋予学生的课堂行为一定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束和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
(3)分配学生座位。研究发现,在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在分配学生座位的时候,老师最关心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座位的分配要考虑对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防止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