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4 | 文章来源: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首先,目标模型
重点要放在目标的设计,内在的逻辑结构体系,可操作性和组织性,整个学科的逻辑性。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 在教育史上。课程评价之父 。1944年,泰勒发表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课程发展的四个问题,即 泰勒原理 。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确定目标:学校要达到什么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选择经验: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来实现这些目标?
3.组织经验: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与学生现有的经验相匹配。
4.评估结果:如何确定这些目标真的实现了?
泰勒认为,如果我们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必须考虑三个因素:
(1)学科专家的建议(也称为一门学科的逻辑)
(2)学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
(3)当代社会生活研究(社会需求)。
基本评估:
该模式提出并发展了最权威、最系统的课程设计理论,为课程设计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优势:
①目标模式提供了一种反馈方式,可以用来修改课程计划;
②目标模式可操作性强;
③目标模式将课程评价的重点转向整个课程计划。
缺点:
(1)忽视实际教学情境;
②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自主性;
③无法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目标无法测试。
第二,过程模型
强调学生对课程过程的体验是一种价值观;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学习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1.代表:斯坦豪斯
2.基本观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确认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开展自由自主的活动。
3.基本评估:
①强调教育的功能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独立行动,有能力;
②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
③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试题再现】
被称为 现代课程之父 教育家是()
杜威B Stufflebeam
泰勒·佩斯塔洛克
答案:c。
智朗老师题库上线!点击这里进入题库,海量题目,随意刷!
扫描二维码 middot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朗教师考试
回复 为考试而教 ,查看教师招聘参考资料。
回复 教学面试 ,查看讲稿|教案模板示例。
智朗教育浅析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