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 文章来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这部分知识点也是我们辽宁省考试需要准备的内容。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因为要理解知识点,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偏差,从而导致做题时的混乱。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常见的考试题型,带领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要注重理解,尤其是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要注重用例子来分析,考题也经常用例子来考查。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 ~ 2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儿童正处于感觉运动时期,他们的行为大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虽然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游戏规则是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动规则,所以他们没有任何规则的意识,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道德的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 ~ 8岁):儿童的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转变,以形式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表现为他律性、绝对规则性和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 ~ 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经达到可逆的具体计算,道德判断已经萌芽,正义感不再基于 服从 的特点是,而是由 平等的概念 是主要特点。对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温顺地接受赎罪的惩罚,而是认为只有奖励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平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维护正义和平等,体验正义和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主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基于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即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是基于自己的内在标准,即自主道德。
以上是和大家分享的理论知识部分。现在结合常见的考题,进行相应的巩固。
1.玩游戏的时候,小明不再把游戏规则当成不可改变的,而是和伙伴约定好的。只要大家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都可以改。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阶段。
A.他律b .先道德c .自律d .遵从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在题目中,小明不再把游戏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是伙伴们约定好的。只要大家觉得游戏规则不合理,就可以改变,这说明小明既不是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是机械地遵守规则,属于自主道德阶段。因此,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自主道德阶段。所以,题目c。
红红因为帮妈妈洗碗打碎了十个盘子,壮壮因为从厨房偷蛋糕打碎了三个盘子。如果让小刚来判断谁的过错更大,小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红红。此时,小刚正处于()阶段。
A.他律b .前道德c .自律d .正义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他律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甘小刚认为红红的错大,因为碎盘多,可见小刚处于他律阶段。所以,题目a。
智朗教育浅析
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智朗教师招聘考试
回复【时事】查看每日时事新闻+时事模拟。
回复【数据】即可免费获得各省参考资料。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