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

2021-08-19 | 文章来源: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目标往往以客观题(单项多项判断)和主观题(简答、解析、案例)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所以需要掌握教育目的这一节的重点,做好梳理和总结。

教育目的

概述

定义

广义上指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上是指国家对受教育者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政策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4.教育政策是教育目的的政策表达。

中国现行的教育政策

纲要(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接班人;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与政策的关系

共同点:①都包含 谁来为 培养人才?规定②是社会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①教育政策还包括 如何培养人 问题。②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教育方针是 怎么做教育 诸如此类。

的意义和作用

含义

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其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教育的目的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的作用。

函数

①导向功能。②激励效应。③法规。④评价函数。

层次

(从低到高)

国家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提出的,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法律中。

mdash mdash国家面向所有受过教育的人。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有着普遍而特殊的关系。

2.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师教学目标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3.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学校的任务而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称为培养目标。

mdash mdash各级各类学校针对特定的受教育者。

教师的教学目标

是指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满足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mdash mdash教师是具体到某个班级或单位的。

编制基础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1。机器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们的教育理想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既定理论

社会本位理论

荀子,涂尔干,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等。

①一切个人发展都依赖于社会,也受社会制约。

②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③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个人主义

卢梭,孟子,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福禄贝尔等等。

①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

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天生具有健全的发展本能。

中国教育的目的

历史沿革

①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政策)。

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

③1986年《义务教育法》首次将提高全民族素质列入教育目的。

现阶段的基本精神

[/h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以下精神:①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内涵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指标体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沟通合作、人格和情感。

2.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方向和动力的作用,是五大教育的灵魂;智力教育为其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认知基础;体育是物质保障。

3.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提法并不矛盾,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的三项任务:

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作文

德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智育:传授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育:发展学生的体力;

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美德;

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育 地位不均衡,各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

实现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概念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基础素质。

内涵

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措施

①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②改变学生的观念;

③深化教育改革;

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中小学片面追求高等教育,违背了教育宗旨的基本精神:一是关注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第二,注重个体方面,忽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方法:

(1)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③中小学自身要积极改革和端正办学理念。

复习完知识点,你掌握了吗?

[试题演示]

一、多项选择题

1.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导向作用的是()。

A.教育目的b .教育方法c .教育内容d .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因为受教育者有了目标,就能树立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这就体现了教育目的()。

A.激励功能b .调节功能c .评价功能d .导向功能

【答案】a .解析:激励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既能指导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又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教育的目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所以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描述中体现的是激励功能。

3. 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即教学后学生身心方面的预期变化 这是指()

A.教学目标b .教学目标c .教学任务d .教学技巧

【答案】b .解析:题目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变化的结果。

4.下列关系正确的顺序是()。

A.培养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C.人的教育理想d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答案】ABCD。分析: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④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素质教育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b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C.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d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答案】ABC。解析:素质教育有三个基本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 .荀子c .洛克d .赫尔巴特

3.【答案】ABD。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①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并受社会制约。②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③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代表人物:荀子、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普、赫尔巴特、巴格莱等。C项是个体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

以上是出于教育目的的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