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态度和道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转化过程,是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遵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规范要求行事,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依据缺乏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始阶段,是品德确立的开始。
2.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努力与之保持一致。
3.内化是指在观念和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保持一致,将自己认可的观念与自己原有的观点和信念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时候就形成了稳定的态度和品德。
第二,态度和品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他们的态度和道德。常用的方法有口头说服、榜样示范、团体认同、价值辨别、奖惩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的说服。用语言说服学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包括:
(1)有效利用正反论据。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老师最好只提供积极的论据,以免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老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论据,让学生感受到客观公正,从而相信老师说的话,改变态度。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只应提出积极的观点,不应提出消极的观点,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误导学生怀疑积极的观点。当学生原本有负面观点时,教师应主动提出两种观点,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紧急问题时,只提出积极的意见,避免拖延时间。当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时,正反两方面的材料都要呈现。
(2)发挥情感的作用,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一般来说,在说服之初,带有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推理,更容易产生稳定而长久的说服效果。
对于大三学生来说,情感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劝导还可以诱导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等,对改变作弊、抽烟、喝酒等简单的态度有一定的作用。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