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推荐:全国特岗教师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是特岗考试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育教学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 教育教学 思想,把教学作为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他说的话 教育教学 也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是教育性的,教育离不开教学。
在这里我想立刻承认:我想不出任何 没有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 有教无类 。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应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教学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明确目标,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美人格是教学的最高目标。赫尔巴特将教育与教学辩证地统一起来,将教育置于教学之中,并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在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儿童管理
赫尔巴特非常重视教育中对儿童的管理。他在论述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时,特别重视管理的作用,认为教学离不开管理。他说: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将它们分开。满足于管理而不考虑教育是对心灵的压迫;教育不重视孩子的无序行为,就是孩子本身不算教育。此外,如果我们不坚定而温和地掌握管理的缰绳,就不可能传授任何经验教训。
因此,在《普通教育学》第一部分的第一章中,赫尔巴特从 儿童管理的目的 、 管理儿童的措施 、 用教育取代管理 还有 在管理的对比中看真正的教育 等等,讨论了儿童管理的相关问题。
关于教育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目的是使儿童养成一种遵守秩序的精神,这种精神既不是教学,也不是教育,只是为教学和教育提供外部条件。如果我们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就不可能传授任何经验教训。具体来说,儿童管理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避免现在和将来对他人和孩子本身的伤害;一方面,避免斗争本身的不和谐;最后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社会参与到那种在没有足够权力的情况下被迫参与的冲突中。
在管理中,赫尔巴特强调权威和爱。爱情可以减轻管理的负担,具有教育意义。所以老师要善待孩子,让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谐。此外,赫尔巴特强调,管理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业。赫尔巴特说:
管理孩子作业的一部分是教学,根据环境的不同程度也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孩子必须有事可做;懒惰会导致做坏事,无节制。
他认为作业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此外,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也能让孩子不再做无意义的事情。
(3)各种兴趣和课程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的第二部分中,以 兴趣的多样性。针对题目,本文论述了各种兴趣与课程的关系。赫尔巴特put 兴趣多 它可以分为六种:经验兴趣、思辨兴趣、审美兴趣、同情兴趣、社会兴趣和宗教兴趣。他把这六种兴趣分为两类,前三种被归为自然的或认知的兴趣,后三种被归为历史的或同情的兴趣。
赫尔巴特强调教学过程是培养各种兴趣的过程,把激发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孩子的各种兴趣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越是持久的兴趣,孩子的心理活动总量就越大。应该说,赫尔巴特的各种利益理论标志着学科课程理论在思维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赫尔巴特的各种利益理论实际上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结合。它主张通过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教育,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然而,拓宽知识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我们深入的教育改革确实具有指导意义。
(四)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根据各种利益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晰、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都有明确的身份 教 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也明确规定了学生 学习 具体要求和活动范围。特别是每个教学阶段都围绕概念心理学的论点,详细地划定学生心理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巧妙地配合各种必要的心理活动,形成严密的教学步骤。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第一阶段 清除 (清晰)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是注意阶段。方法采用叙事教学(或简称提示教学)。教师通过观察物体、演示图片、简洁明了的讲述来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同时,观察、感知、分析每一个单一感知的物体,获得清晰的思路。
第二阶段 联想 (联合)主要是将新获得的思想和旧的思想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思想。此时儿童心理处于动态的集中活动中,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方法采用分析教学法。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与学生自由交谈,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的观念相联系。
第三阶段 系统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总结、概括、归纳,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将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从而形成条理清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一种静态的思维活动,兴趣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中采用了综合方法。
第四阶段 方法 这只意味着学生将系统的知识应用到 独立作业,或者按照老师的指示批改作业。个人情况 去,应用到实践中去。此时,我在心理上已经进入了一种动态的思维活动,兴趣处于行动阶段。
这是赫尔巴特首次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后来经过他的弟子席勒和威廉·雷恩的补充和修订,成为准备、提示、联系、概括、应用五个阶段,称为 在教育史上。五段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清末传入中国,对我国中小学教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