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 文章来源:
【导读】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考的知识点包括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基本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边肖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修知识点包括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基本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边肖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考点1: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学生观察公式:两个独一无二,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1.学生在发展人。
首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比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它是不可逆转和不可克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先后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此外,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学生和成年人有巨大的区别。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思想和教师意志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任和权力的主体。考点二:教师职业道德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权利。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热爱党和人民,严格遵守法律。在材料分析题中,往往涉及到教师的负面表现,如侵犯学生权利;不当的言论和行为;工作中玩忽职守。
二、爱与奉献——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于人民教育,胸怀大志,勤奋敬业,甘当天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上课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要敷衍了事。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要求教师忠于人民教育,对工作负责,乐于奉献。在材料分析题中,我们往往以积极的表现来考查,如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
第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善待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记住这个规律:我们爱的人——所有的学生;如何去爱——尊重人格,以慈悲对待善良;爱——学生的安全、健康和权利;禁止-讽刺和歧视。材料分析题中,正反面都是经常考的。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劝导,孜孜不倦的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个要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第二,在育人方面,要求道德创新,全面发展。在材料分析题中,经常考的是对立的“唯分数论”和“唯成绩论”。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持高尚情操,知荣明之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穿着得体,说话得体,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和父母。作风正派,清正廉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这一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思想层面——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之耻;行为层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得体;关系层面——关心集体,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禁酒-谋取私利。在考试中,“以权谋私”是比较流行的提问角度。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专心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考点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
它是培养教育人才的基础。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因此,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强调每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孩子。”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基本相同的基本素质基础上,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每个人都有许多差异和各种性格。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因此,教育既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素质教育是基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在认识到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人格发展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人格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特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考点四:文化素养——艺术常识
首先,艺术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美术、音乐、戏剧、影视。艺术部分包括绘画、书画、雕塑、手工艺、建筑五个部分。一些相对重要的包括: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当地热闹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细致。
黄的《富春》作于1350年,后几经易手,其前两段皆因“焚画而葬”。前半部:余山图,现藏浙江博物馆;后半部: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
齐白石擅长画花鸟鱼虫。代表作品有《虾蟹》等。齐白石27岁当老师。从那以后,直到他去世,他几乎没有一天不画画。他一生只中断过三次,但三次加起来刚好一个月。
徐悲鸿以画马闻名,最著名的是他的《八匹马》,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的《龚宇一山》等作品。因为徐悲鸿受过外国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比较奔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英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他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传世名画。大约在1504年,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乍一看,这幅画是一个女人的微笑,但实际上不是。这幅画后面藏着第二张脸。科学家通过多光谱扫描发现了三幅不同的画作,它们隐藏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如果还原这些图像,我们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蒙娜丽莎微笑,我们不得不佩服达芬奇的天才创造。此外,达芬奇有一个著名的圣母:岩石中的圣母。除了这幅画,大部分圣母像都是拉斐尔的作品。看到画风严谨、色彩深沉的圣母像一般都是达芬奇的作品,拉斐尔的圣母像更小更清新,比如她画的西斯廷圣母像。另外,在拉斐尔的画作中当然也经常出现自己的头像,所以他是一个比较自恋的年轻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比较赤裸裸,暴利。他们三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个杰出人物,应该和人文主义在文学上的三个杰出人物: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相区别。
印象主义也是一个重要的绘画流派。印象主义玩的是光而不是色彩。其中代表人物有喜欢画静物的塞尚、擅长画原始人的高更、以感情色彩著称的梵高。所以我们看到“色彩较大,照片失真,对题材真实性批判较少”的作品,很可能是印象派。
更多的是在现代艺术中考察毕加索,所谓现代艺术就是“你看不懂的就是现代艺术”。其中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是把很多看到的场景放在一个平面上展示。所以“一个一个拼凑”出来的作品,一般都是毕加索的作品。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