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 文章来源:
通感 它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统觉理论作为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一些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出现问题。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和课程知识。
实际上,一开始 通感 “接受”这个词是莱布尼茨提出来的。它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和康德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概念。
莱布尼茨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主要依靠头脑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可以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结合的概念,从而完成高级的思维活动。康德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茨的统觉理论。康德认为,统觉是一种理性活动,统觉的能力不是基于灵魂已有的内容,而是由从外界生成的一切经验所赋予的。
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当一个新的刺激生效时,表象会通过感官之门进入意识门槛,因此两者的结合会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学生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会将一些分散的感官刺激纳入意识领域,吸收、整合、同化新的观念,形成概念体系,即 通感组 ,这个过程就是 通感 。
赫尔巴特指出 通感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统觉的条件主要是指兴趣。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兴趣是指思想的活跃状态,是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警觉状态。正因为如此,兴趣赋予统觉活动主动权。在他看来,当观念的活动对事物的特性感兴趣时,意识门槛上的观念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因此更容易唤起原有的观念,赢得新的观念。
根据统觉原理,新的思想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智力背景中形成的,这种智力背景是以原有的思想和知识为基础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安排要让孩子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又陌生的材料。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根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 用于课程设计。相关 还有 浓度 这两个原则的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所谓相关,就是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要互相影响,互相联系。所谓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学科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学科作为学习和理解的手段。赫尔巴特把历史和数学视为所有学科的中心。
以上是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分析。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请查看智朗教师网-教育学频道。
智朗教育浅析
扫描二维码 middot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朗教师考试
回复 教育理论 可以查看两个学习的每一章老师的习题。
回复 我要面试 获取试讲方案(含音频)+回复+结构化解题思路。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