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 文章来源:
第一,人物的生活
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的一个司法家庭。他的祖父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有事业心的女性。由于赫尔巴特是家中独生子,家人对他期望很高,非常重视他的教育。由于赫尔巴特童年时身体非常虚弱,不喜欢户外活动,喜欢阅读和思考,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起初,他的母亲为他聘请了一位很有教育能力的家庭教师,让他在家接受小学教育。2岁时,赫尔巴特进入当地一所学校接受系统的古典教育。18岁进入当时德国最著名的耶拿大学,毅然选择了极具挑战性的哲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瑞士一个贵族家庭做了三年家教。在负责三个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他认真研究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写了许多书面报告,其中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赫尔巴特从瑞士回到德国后,前往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哥廷根大学等大学任教,专门从事哲学、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花费大量精力撰写《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教学大纲》等书籍。之后,他去了哥尼斯堡接任康德哲学的主席,在那里他创立了实验学派。后来,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科学教育学之父。他以旺盛的精力、对教育的独特兴趣和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和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在伦理阐述目的、心理论证方法和实验学派的实践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的经验主义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第二,人物的贡献
(1)标题:
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
(2)教育作品: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规范的学科;现代教育学的第一本书。
(3)教育思想:
1.一个原则:
教育教学原则: 我想不出有什么教育是不教的。相反,我不认可任何没有教育的教学 。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 提高 人,而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教学。进行德育,必须进行教学;没有文化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知识与道德直接相关。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 教育教学 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德育,德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德育)是通过的,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效果。教学是德育的基本方式,即 通过教学进行教育 。他否认有 没有教学的教育 ,也反对 有教无类 。如果教学中没有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没有教学的德育(或道德教育)是没有手段的目的。
2.两个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个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四阶段:提出教学的四个阶段:清晰、联想、系统、方法。
5.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智朗教育浅析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