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 文章来源: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德育一章是教育学部分的重点章节。关于德育基本规律,由于知识点繁琐,考生知识掌握不到位,以至于在答题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本文总结了整个教育学中德育的基本规律,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理论观点:
道德教育过程有四个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这个规律意味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其中,道德认知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实施意义的理解,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情绪是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道德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有意识地调整道德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也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和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知识、情感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知、情、行发展不协调。并不是都是按照知、情、行的顺序,是多端的。我们可以从任何薄弱环节入手。
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德育工作总结为四句话:要讲道理,要动情,要坚持,要以此为指导。这是符合道德教育过程规律的。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种教育影响和交往的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德育过程中也要受到同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持一致。特别注意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认知性矛盾、能力性矛盾和思想性矛盾。德育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积极转化这些矛盾的过程。
(4)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发展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量变到质变。个体道德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的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品德。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把握,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以上是对德育基本规律的总结。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的德育基本规律为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判断。在备考的过程中认真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考生可以通过梳理以上逻辑,熟练掌握自己的知识点。
智朗教育浅析
扫描二维码 middot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朗教师考试
回复 教育理论 可以查看两个学习的每一章老师的习题。
回复 视频演示 查看各个学科的视频演示!
注:本文为访客个人学习,版权为 智朗教师网 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或摘抄。本网站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朗教师网”。任何违反上述声明的人将被本网站追究责任。
本文来自智朗教师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