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2020-07-08 | 文章来源:

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考点。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真假题)的形式呈现,也涉及简答题和论述题。备考时要理解和记忆,重点是了解和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学启示。。接下来整理一下,帮助你理解和记忆。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有规律的、持续的身心变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体差异性。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1.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Sequence强调个体的身心发展先在A之后,按照这个方向,这个方向既不能逆转,也不能逾越。

2.教学启示:教育者要按照发展的顺序来教,循序渐进。 长大 、 凌石 等等。违背了身心发展的连续法则。

3.俗语: 不办节日 、 不要等待 、 杂施无孙,乱而不修 等等。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

1.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 一刀切 ,还要注意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3.例子: 儿童基础教育 、 初中学历 是反对舞台的。

顺序与分阶段

序列强调方向不可逆,不可逾越。比如我们的思维一般是从直觉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阶段强调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孩子小学侧重直觉动作思维,小学侧重具体形象思维,中学侧重抽象思维。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1.具体表现:

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就是同一个方面不统一,比如语言一生都在发展,但不同时期速度不一样)

第二,不同方达到的某个发展水平或成熟期是不一样的。即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而另一些方面则只能在较晚的年龄才能达到更成熟的水平。(即不同方面不同步,如语言和身高)

2.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施教,即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

3.俗语 当它可以被称为 。

四。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即机体与机体相辅相成,如盲听);另一方面,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之间也存在互补性。(也就是身心互补,比如身体残疾,精神强大)。

2.教学启示: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

1.具体表现:个体差异存在于不同层面。从群体来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不仅仅是自然性别的差异,还有性别带来的生理功能、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异。其次,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各个方面,有的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的是心理特征的差异。

2.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示例 早期智慧;还有 大器晚成 。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