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 文章来源:
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中,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属于常见考点,也是这部分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会以可理解性单项选择、反面典型选择、多项选择的形式考察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点,需要把握不同理论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把握关键词,理解对应的记忆。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于20世纪30年代去世。双重故事法 ,系统研究了儿童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判断,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规范形成和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双重故事法 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提出道德问题,根据孩子的回答判断孩子的判断是基于主人公的行为还是行为的动机。最经典的双重故事之一如下:
约翰的家人叫他吃晚饭。当他走进餐厅时,他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上面放着一个盛有15个杯子的托盘。所以当他推门进去的时候,门撞倒了托盘,15个杯子全被砸碎了。
当他妈妈出去的时候,亨利想从橱柜里拿些果酱来吃。由于果酱太高,他的胳膊够不着,所以当他试图取出果酱时,他撞倒了一个杯子,杯子掉到地上打碎了。
问:这两个孩子有同样的负罪感吗?两个孩子哪个更差?为什么?
皮亚杰通过儿童对双重故事的观察和实验以及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儿童道德发展认知的规律: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同时,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有必要着重理解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例题】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主道德阶段始于()。
A.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阶段d .公正阶段
【答案】c .解析: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 ~ 5岁);②权威阶段(6 ~ 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③可逆阶段(8 ~ 10岁)是自主道德阶段的开始。孩子开始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视为绝对的、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约定来修改。④正义阶段(10 ~ 12岁)。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Lawrence middot科尔伯格受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一书的启发,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科尔伯格收养了 道德困境故事法 儿童可以正面或负面回答两难故事中的问题。但是,科尔伯格关心的不是孩子们的答案,而是他们答案中给出的理由,因为科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发展水平。
At 道德困境故事法 一个经典的道德困境故事是 海因茨偷药救妻子 ,大意是:
在欧洲,一名妇女患了癌症。她告诉丈夫海因茨,只有这个城市的药剂师发明的一种药才能救她的妻子,但这种药非常昂贵。亨氏向亲戚朋友借钱,只拿到了这种药的一半价格。海因茨只能要求药剂师以更低的价格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说他发明这种药只是为了赚钱。海因茨不顾一切地想挽救妻子的生命,夜里闯进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是他也被警察逮捕了。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问受试者:亨氏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我要?为什么不呢?
道德水平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根据被试的不同回答,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层次和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如下所示:
以上是科尔伯格道德阶段发展理论的内容。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层次与阶段的对应匹配。每个层次对应两个阶段,需要记忆层次与阶段的包含关系;二是每个阶段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判断依据来分析,如:惩罚和服从道德取向阶段的判断依据是避免惩罚;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的判断,是以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和自我满足的需要为前提的。可以掌握关键词,可以根据考试中的例题进行分析和逆向选择。其中,预自定义等级和自定义等级对应的阶段需要大家共同掌握。
【举例】回答 辛德斯偷毒品 困境中,皮皮认为辛德斯偷药是不对的,因为偷药是违法的,他会坐牢,这说明皮皮的道德发展正处于()阶段。
A.服从和惩罚导向b .工具目的导向
C.用 好孩子 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导向
【答案】a .解析:皮皮的道德发展处于服从和惩罚阶段。这个层次的孩子认为规则是权威制定的,必须无条件遵守。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逃避惩罚,违反规则就意味着你应该受到惩罚。行为的好坏也是通过行为的结果来判断的。被表扬的行为是好的,被惩罚的行为是坏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a。
通过以上解释和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内容。考试的时候要能抓住关键词来分析和答题。这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